武汉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师生在东济堂中医馆合影
两校师生参观东济堂中医馆
两校师生在河南华夏药材有限公司参观合影
两校师生参观同慎德食养体验馆
两校师生在河南青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合影
两校师生参观朱改莲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
本网讯(文/丁嘉欣、李波波 图/董首赫)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基层健康与文化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国际传播,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联合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于2025年7月7日共同开展“中医药文化弘扬科普行动”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两校师生分别走进东济堂中医馆、河南华夏药材有限公司、河南青山药业有限公司,以跨学科的视角,深入探秘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索智慧康复技术在基层推广的可行路径。开启了一场融合“医”之精粹与“语”之桥梁的深度研学之旅,实地探寻中医药在当代的守正创新之路。
学科交融探岐黄,文化传承启新程。7月7日上午,两校师生齐聚郑州东济堂中医馆,在东济堂中医馆宣传文化部郭主任的带领下,师生们踏入这座兼具古色古香建筑风格与现代化医疗设备的中医馆。活动中,师生们首先参观国医大师工作室,深刻领略到传统“望闻问切”诊疗方法与现代智能诊断设备相结合所展现的中医药创新发展成果。随后,在医馆工作人员引导下,大家走访儿科外治、上品药局、外治推拿科室等区域。精致的医疗器具、典雅的养生货庄,无不彰显着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令师生们大开眼界,他们不断观察询问,沉浸式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河南省示范中医馆、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东济堂始终致力于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健康理念普及。此次活动不仅让师生们收获专业知识,更成为一扇了解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窗口,激发了大家对中医文化的浓厚兴趣,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迈向新征程 。
禹州药企观新象,道地药材溯源行。7月7日下午,武汉大学与河南中医药大学师生联合实践队第一站走进禹州市河南华夏药材有限公司,开启中医药文化探索之旅。在药材加工车间,师生们既目睹“九蒸九晒”“麸炒”等古法炮制技艺的精妙传承,又了解自动化清洗、烘干设备提升生产质效的创新应用;深入中央仓仓库、中药饮片高架库及中心检验室,实地感受中药材标准化仓储与精密质量管控流程;在大健康产品展厅,菊花决明子茶、茯苓八珍糕等药食同源创新产品,更展现出中医药在大健康领域的多元应用前景。
7月7日下午17时许,研学第二站走进青山药业,师生们首先被一层的五大主题展厅所吸引——“药之王”“药之都”“药之行”“药之坊”“药之品”。丰富详实的图文资料、珍贵的历史实物与前沿的三维影像技术相结合,生动展现出禹州作为药都的辉煌过往、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遵古炮制技艺的独特神韵,令师生们沉浸其中,深切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二层的朱改莲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师生们有幸目睹了传统药材的精心制作流程,还品尝到了经九蒸九晒而成的黑豆、黑芝麻等传统药食,独特的口感与养生功效让大家赞不绝口。现场,留学生们对古老技艺展现出浓厚兴趣,在专业人员的悉心指导下,亲自上手体验药材砍切,零距离感悟“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这一传承千年的制药古训。朱改莲总经理还为师生们详细讲解了禹州特色工具“象鼻满月刀”的构造、使用方法,以及传统饮片切制的要领。在她手把手的耐心传授下,师生们亲身体验丹参切制,深刻体会到传统饮片切制中人与刀完美配合、依据药材特性赋形的高深技艺。
研学体悟共成长,传承创新青年责任。一天的沉浸式研学,行程紧凑,收获丰盈。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的学子们表示,此次活动让他们跳出了课本和实验室,直观感受到中医药在临床和产业一线的蓬勃生命力,深化了对专业价值的认同,也看到了传统康复技术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的广阔空间。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同学们则感慨,此行颠覆了他们对中医药的刻板印象,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与时俱进的科技实力令人震撼。他们深刻认识到,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文化传播的使者,未来将努力提升专业能力,为消除中医药国际交流的语言文化障碍贡献智慧。
这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课堂”研学实践,不仅促进两校学子跨学科交流互鉴,更拓宽了学术视野,强化了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康复医学专业与外语专业的碰撞,让学生们既从专业视角探索中医药康复应用,又思考其国际传播路径,坚定了投身中医药传承发展、推动其走向世界的青春志向。未来,两校将持续深化此类合作模式,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高校力量,让“行走的课堂”继续书写传承与创新的时代篇章。
(编辑:李波波 审核:李伟峰)